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社会化的重要载体,也是帮助特殊群体顺利回归社会的温情桥梁。它既承载着惩戒教育的法治刚性,又肩负着修复关系、预防再犯的社会使命,在筑牢平安防线、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近年来,吕梁市离石区司法局紧扣新时代社区矫正工作精准化、专业化、社会化要求,以“精准普法、靶向矫治”为核心抓手,创新开展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专题教育。通过量身定制建立“一人一档”个性化矫治方案,搭建“法治教育+心理疏导+技能帮扶”的多元平台,将法律威严与司法温度深度融合,筑牢“不敢犯、不能犯”的制度防线,铺就“愿意改、改得好”的回归之路,用扎实举措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提质增效,以司法行政担当书写着“惩罚与教育结合、监管与帮扶并重”的为民答卷。
统筹联动建机制 靶向发力明方向
社区矫正工作的成效,始于科学统筹,成于精准落地。离石区司法局打破“大水漫灌”的传统模式,以“顶层设计+基层联动”的工作格局,构建起“分类施策、全程督导”的闭环体系,让每一项矫治措施都对准“病灶”,击中“要害”。
展开剩余78%离石区司法局立足辖区社区矫正对象构成复杂、犯罪类型多样的实际,精心制定《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专题教育实施方案》,从教育重点、时间节点到责任分工均作出细致部署。方案明确要求各司法所建立“一人一档”犯罪特征分析表,根据交通肇事、危险驾驶、电信诈骗、涉毒等不同犯罪类型,结合社区矫正对象的年龄、职业、家庭背景等信息,划分为“高、中、低”三个风险等级,实施“红、黄、蓝”三色动态管理。例如,针对涉毒类对象,侧重“防毒拒毒再教育”;针对经济犯罪对象,强化“诚信经营与法律边界”培训,确保教育内容与矫正需求高度匹配。
为避免“纸上谈兵”,离石区司法局创新建立“局所联动”督导机制。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联司法所,带队下沉一线,通过查阅矫正档案、列席教育活动、与社区矫正对象面对面交流等方式,实时掌握教育进展。对发现的“教育形式单一”“帮扶措施空泛”等问题,当场提出整改建议并跟踪销号,推动专题教育活动从“做了”向“做好”转变。
精准普法入人心 法治引领正行为
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罪风险,往往源于对法律的漠视与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偏差。离石区司法局聚焦“思想根源矫治”,通过“案例警示+互动教学”的模式,让法治精神真正走进社区矫正对象的内心。
各乡镇(街道)司法所紧扣辖区犯罪高发类型,打造“定制化”普法课堂。在交通肇事案件较多的交口街道,司法所邀请交警大队民警现场解析“酒驾入刑”等法律条款,结合3起社区矫正对象再犯危险驾驶罪的真实案例,用血的教训讲清“一时侥幸换来终身悔恨”的严重后果。
与此同时,教育过程中,该局始终突出“四个讲清”:其一讲清身份定位,让社区矫正对象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刑罚执行期间的特殊法律身份,明确监管规定和行为边界,增强身份意识和纪律意识;其二讲清再犯罪的法律后果,用“累犯从重处罚”“撤销缓刑收监执行”等相关法律条文,为社区矫正对象敲响警钟,使其不敢再犯;其三讲清严重后果,通过以真实案例为教材,深入剖析犯罪行为对受害者、家庭及社会秩序造成的破坏性影响;其四讲清国家打击犯罪的坚定态度,传递“法律红线不可触碰”的强烈信号,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,彻底消除侥幸心理,不断强化其对法律的敬畏之情。
“以前总觉得自己犯的错不算大事,听了同类型的案例才知道,再犯可能要坐实刑。”社区矫正对象王某在参加完集中教育后坦言。通过“集中授课+案例剖析+互动交流”的教育形式,社区矫正对象从“被动听讲”转为“主动反思”。
多元帮扶固成效 暖心举措助回归
“生活无着落、心理有郁结”是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重要诱因。离石区司法局将教育矫治与生活帮扶相结合,通过“就业扶持+心理疏导”,为社区矫正对象点亮“重生之路”。
从“矫治”到“融入”,技能培训让社区矫正对象重拾“谋生底气”。社区矫正对象李某被判处缓刑后因“有犯罪记录”,屡屡被企业拒之门外,整日闭门不出,甚至产生“破罐子破摔”的想法。凤山司法所工作人员在“一对一”谈心时发现这一情况后,立即联系区人社局就业培训中心,争取到免费参加电工技能培训班的名额,为其提供了立足社会的一技之长和谋生能力。培训期间,司法所工作人员每周上门了解其学习进展,鼓励他“靠手艺吃饭不丢人”。结业后,又协调辖区物业公司为其提供实习机会。如今,李某已成为一名持证电工,月收入稳定在4000元以上,不仅按时完成矫正任务,还主动参与社区志愿维修服务。“是司法所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勇气,这辈子再也不会碰法律红线了。”李某在思想汇报中写道。
一把钥匙一把锁,心理疏导解“心锁”。司法所干警在日常工作中,常态化深入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,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关怀。社区矫正对象张某因交通肇事被判缓刑,事故中造成他人重伤,使其长期陷入自责与恐惧,夜晚常常失眠,与家人关系也愈发紧张。为此,滨河司法所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介入,通过“认知行为疗法”帮他梳理情绪:“犯错需要承担责任,但不能让愧疚淹没未来。”经过多次一对一心理辅导,张某逐渐走出心理阴霾。如今,他加入了交通安全劝导队,用自己的经历警示众人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,完成从违法者到普法者的转变。
此外,各司法所还联合民政、残联等部门,为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申请临时救助、办理低保。该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,为有创业意愿的对象提供“微小企业注册”政策指导,今年已累计帮助7名社区矫正对象成功就业,组织心理疏导百余人次。这些举措让社区矫正对象真切感受到社会没有放弃他们,回归社会的信心显著增强。
离石区司法局通过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专题教育活动,在精准化矫治、多元化帮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。该局将引入社会志愿者、企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,构建“司法行政+社会力量”的协同共治格局,让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都能在法治阳光下重塑人生,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离石、法治离石贡献坚实力量。
山西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文博
通讯员 王洋
编辑:姚致宇
责编:刘 甜
审核:樊永吉河南股指配资
发布于:山西省联合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